說到Mozilla,大家應該都是想到他著名的瀏覽器Firefox吧!
那麼首先我就先來看看,現在市面上的3大瀏覽器
Chrome─
Google大神開發的瀏覽器,有很多的extension,缺點是有點占資源
打開google chrome,此時再開啟的工作管理員看看,天呀!一堆執行緒!!
Google大神開發的瀏覽器,有很多的extension,缺點是有點占資源
打開google chrome,此時再開啟的工作管理員看看,天呀!一堆執行緒!!
IE─
微軟的內建瀏覽器,他的市佔率來自於他的作業系統,對於我來說它功能只有下列兩項
微軟的內建瀏覽器,他的市佔率來自於他的作業系統,對於我來說它功能只有下列兩項
- 下載Firefox和Chrome
- 使用powercam或瀏覽一些相容性差的網頁
Firefox─
由Mozilla所開發的瀏覽器,完全的開源(open source),任何人都可以檢視裡頭的任何一行code,而且firefox特別注重隱私、沒有政府後門,在現今網路發達的時代,這是非常值得我們推崇的Mozilla信條之一。除此之外,就我個人的使用經驗而言,Firefox的效能比起Chrome來的好,舉一個例子來說:
由Mozilla所開發的瀏覽器,完全的開源(open source),任何人都可以檢視裡頭的任何一行code,而且firefox特別注重隱私、沒有政府後門,在現今網路發達的時代,這是非常值得我們推崇的Mozilla信條之一。除此之外,就我個人的使用經驗而言,Firefox的效能比起Chrome來的好,舉一個例子來說:
有一次我開啟了3個視窗,恩?三個視窗這不算什麼啊,但每個視窗上都有十幾個甚至二十個分頁!這樣夠誇張了吧!Chrome在這樣的情況常常會變得頓頓的,而且經常在切換分頁的時候當掉,但是Firefox雖會變得慢一些,但卻從來沒有當掉過,附帶一提那時用的筆電有8GB的記憶體,雖然這只一個好玩的例子,但是Firefox的效能真的是有掛保證的(詳情請見)
回到我們的主題,Mozilla到底是什麼呢?常常會看到Mozilla Firefox這樣的標語,相信許多的人都認為Mozilla就是指Firefox瀏覽器吧,但是Mozilla可不是一個瀏覽器喲
Mozilla是一個全球性的非營利組織,同時也是一個開放性的社群,目的是打造一個完全開放的網路環境與並支持開放源始碼的資源共享精神,這個社群中由軟體工程師、測試人員、廣告創意人員組成,當然也少不了Firefox的忠實用戶們。
從以前就常常聽到開放源始碼這個詞,沒想到今天我竟然也成為了這個社群中的一份子!因為想在大學生參與一些不一樣的事,所以加入了Firefox校園大使,開始對Mozilla這個廣大的社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其中有一個訊息非常的讓我驚訝:
Firefox 裡 40% 的程式由志工撰寫,而 Firefox 多達 80 種以上的在地化版本,也多由志工協助完成原來開放社群的力量是如此的強大啊,正所謂「眾志成城,繼往開來」,Mozilla從Netscape釋出的一個專案,演變成如今的Firefox和廣大的社群,未來又會如何發展真是令人興奮(迷之聲:期許Firefox早日幹掉IE)
如果想更暸解Mozilla的起源的話,一定要來看看下面這段紀錄片(ps.雖然是記錄片但鳥巢我覺得蠻好看的)
以前心裡就一直有個疑問,為什麼Mozilla的圖案會是一隻暴龍呢?原來,Mozilla是Godzilla和Mosaic兩個字的合體,當初取這個名字的Netscape工程師,應該是希望他們可以在Browser war中有如哥斯拉般勇猛力挽狂瀾吧,至於Mosaic是個什麼東東又跟Netscape有甚麼恩怨糾葛呢?就請大家去維基繼續看下去。
那Mozilla除了Firefox瀏灠器還有些什麼呢? 下面我用photoshop做了一張圖,因為第一次用photoshop所以還花了不少時間~~
前面提到了Mozilla在全球各地有與許多的志工,reps和student ambassador都是相關的組織,兩者的差別就在於,student ambassador當到變成不是學生了,或是我已經不是學生了怎麼辦?沒關係歡迎加入reps!大概就是這樣的感覺XD
在這些志工當中,有負責行銷的,也有負責coding的,所以其實在上述的志工組織中當然也有加入程式開發的人囉,所以我當初還在煩惱這樣的分類是不是不太好。此外,在Development項目中的Quality Assurance專案,其實並不一定是資工專業的人才能完成,一般的使用者也可以透過直接使用UI介面來測試產品並回報Bug!畢竟test case終究會有不足,最後還是要依靠廣大的使用者來共同維護,這正展現了open community的運作精神。
在Education項目中,Webmaker的thimble跟w3school的try it yourself功能非常的類似,但是Webmaker的remix功能讓初學者可以投過一些簡單的網頁範例開始學習,是一個不錯的設計。而Open Badges則是提供了一個能力認證的平台,在自由學習的年代,不論是在學校學的、當志工或是透過網路學習,把你的學經歷記錄下來並獲得認證(recognition)吧!
在Product方面,我還沒用過Thunderbird最近打算來嘗試看看XD
至於FirefoxOS,希望可以快點在台灣上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