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國家元首的產生
(1)英國行內閣制,首相是代表英國王室和民眾執掌國家行政權力的最高官員。一般情況下在英國國會下議院佔有大多數議員席位的黨派主席會自動成為首相人選,人選經女王正式任命後就成為代表擁有英國國家行政權力的最高官員!(現今多為形式而已)。而英國國會是英國的最高立法機關,由英國君主--目前就是英女皇伊莉莎白二世、上議院和下議院組成。
上議院的議員包括高級神職人員和貴族,而下議院的議員就是由民主選舉產生的。首相可向國王或女王提名政府內閣成員,亦可提出解散下議院的請求。
(2) 美國行總統制,總統是美利堅合眾國的國家元首,同時也是美國行政部門的最高領袖與三軍統帥。美國總統一職根據1788年通過的美國憲法而設立。第22修正案規定,美國總統每屆任期為4年,最多可以連任一屆。
總統選舉的程序分為預選、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總統候選人競選、全國選民投票選出總統「選舉人」和「選舉人」成立選舉人團正式選舉總統5個階段進行,整個程序需耗費近一年的時間。
預選通常在大選年的2月份開始進行,6月份結束。預選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由各黨從基層選區開始,自下而上逐級選出出席縣、州和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另一種是由各黨的 選民在同一天到投票站秘密投票,分別選舉各自支持的總統候選人,然後根據各候選人的得票比例確定該州參加各黨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人數。由於第二種方式比較 正規,在近幾屆總統大選中,絕大部分州採用這一方式。
各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一般在7、8月份舉行,其主要任務是確定該黨的總統、副總統候選人,並通過黨的競選綱領。
全國代表大會之後,總統競選便正式拉開帷幕。這一過程一般要持續8至9周。在此期間,各黨的總統候選人要耗費巨資,穿梭於全國各地,通過廣告大戰、發表競選演說、會見選民等,以贏得選民對自己的信任,爭取選票。
全國選民投票是在選舉年11月份的第一個星期一後的第一個星期二舉行。全國選民投票日也叫總統大選日。由於美國總統選舉實行選舉人團制度,因此總統大選日實際上是選舉代表選民的「選舉人」。
真正的總統選舉則是在12月第二個星期三之後的第一個星期一舉行。屆時,各州被推選出的「選舉人」將前往各州的首府進行投票,最終選舉出總統。當選總統將於次年1月20日宣誓就職。
美國總統非直接民選,而是由各州依人口比例委任選舉人團代表選出。獲得一州相對多數選票候選人,其所屬政黨可推選該州所有的選舉人團代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