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回不去的伊甸園(Out of Eden)
著者:艾倫‧柏狄克(Alan Burdick)
譯者:林伶俐
出版社:商周
簡介
作者從關島的棕樹蛇起始,實地走訪關島,希望能夠找到棕樹蛇對於當地生態的影響。全書涵蓋各個區域的生態景象,包括了夏威夷、關島、舊金山,甚至到阿拉斯加,作者著眼於人類遷入此地之後造成的生態影響;除了探討森林、溼地、島嶼,還包括海洋生態。人類的生活需求,不論是畜牧、放養、漁獵,都和自然的資產息息相關。除了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人類還有著和大自然全然不同的生活型態:我們飼養寵物,我們基於各種需求讓外來種侵入原本的生態。更甚者,隨著科技的進步,交通網絡發達,將各個地區間的藩籬消弭;交通運輸工具的便利,使得物種也隨著飛機、輪船而遷徙,以致快速散布。一旦生態系中有了非原生生物的進入,牠會如何繁殖?是否能夠適應這個新的生態系?當牠穩定繁殖的時候,對當地生物又會造成什麼影響?
今天,世界上正發生著過去未曾有過的景象,外來的動植物乘著人類日新月異的交通工具,行遍整座地球,來到自然界規劃以外的地域。艾倫柏狄克,在世界聞名的科學家的陪同下,走訪遭受侵略的生態前線:來到夏威夷、塔斯馬尼亞、關島、舊金山,親自踏入天剛天剛樹叢、闖入鬱蓊的雨林、搭乘航向阿拉斯加的油輪、走進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 (NASA)的太空梭生產部門。《回不去的伊甸園》一書,沉重而發人深省,生動且震撼人心。作者以令人激賞的學識與才賦,不僅追尋科學的答案,亦在探索生態的真實涵義。
感想
人類必須仰賴其他生物才能存活,但人類為了自己私利所造成的環境破壞,已嚴重影響到生態的平衡。全球生物多樣性消失的速率已遠遠超過自然滅絕的速率,生物多樣性是影響生態系食物鏈的重要一環,也嚴重地影響著整個生態系穩定,如果我們再不正視生物多樣性的危機,人類的永續生存也將面臨嚴苛的考驗。人類因人口膨脹與經濟擴張而改變棲息環境是造成生物多樣性消失的主要因素,而第二大因素就是外來種的入侵。因為島嶼生態系較孤立,所以對外來種的抵抗特別差,因此外來種對生物多樣性的威脅在島嶼生態系更是嚴重。外來種便是威脅夏威夷、關島等島嶼自然生態的最重大因素。
作者從島嶼開始,帶領我們了解一個獨立演化的生態系,如何因一個新加入的物種產生我們所意想不到的變化,在短暫的時間內就讓曾經「看似穩定」的時空一逝不返。隨著作者的腳步,我經歷了夏威夷群島鳥類與植物在異地生物入侵後的遽變;隨著洋流觀看人類的運輸如何改變這個星球生命的分布圖譜,將某物種帶至原來到不了的海域;甚至將視野延伸到太空──那個未知、目前還不敢確定我們定義的「生命」是否存在的瀚緲空間,是否也因人類的太空探險而出現問題?我們是否已將生物帶進了太空,而我們在未來所發現的外太空生物是否演化至地球?
自然屏障如海洋、溪流、高山、沙漠等阻隔了物種的交流,造就了許多「特有」的物種和生態系,這就是所謂的「異質性」。但現代的人類藉著強而有力的運輸工具,不受拘束的往來於全球各地,許多外來種也跟隨進入原本到不了的新領域。區域性的「異質性」漸漸消失,另一種「擴張主義」正在考驗著每個環境的容受力,甚至我們的價值觀。
一名生物學家生動地描摹出同質化對個人的影響:「我們失落了那些屬於自己的家的特質。在你嘗試描述你從哪裡來,或許是不經知覺的,你會望著窗外的動植物。當我們失去了那獨特的存在感,一定有什麼非常不對勁。你會問自己:哪裡才是我的家?」。這句話震驚了我,如果全球的生態被同質化,我將不知從何向他人描述我的家鄉。
許多的環保人士或政府正努力的復育著瀕臨絕種的動植物,想讓生態系回復原本「自然」的面貌。但自然是人類自己所定義的,而且當我們必需要投入大量心力去管理、維護生態系時,那究竟還能不能稱之為「自然的」生態系?強勢入侵種藉人力散布全世界的今日,未來是否僅餘受人類關注的動植物才得以存活?如果物競天擇是生物存活與否的規則,那麼為什麼我們要憂慮,因為某一物種強勢而瀕臨絕種的生物呢?
我們活在一個獨特的島嶼上,但也不再僅僅活在一個島上,而是活在一個因人類擾動,正變動劇烈的生態系中。非原生生物的入侵暗示了什麼意義?人們是否能準確評估被攪動的生態系最終通往何處?這樣的大哉問,恐怕並非那些只能觀察到「現在」的自然科學家所能完整回答的。
或許正如作者所言:「人們談論人類與自然的關係時,真正想討論的,是人類與時間的關係。」這一切不僅是自然科學的問題,它同時也是歷史、文學、哲學的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