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4日 星期一

草嶺古道一日遊

一早,我們準備好水與乾糧,帶著背包就出發了。早晨的空氣帶著一股潮濕的味道與昨晚下過雨後街道和行道樹上灰塵被沖刷掉的清心感覺,甚至還帶著一絲呼吸起來會令人愉悅的氣體。柏油路上還有一塊塊雨水未乾的痕跡,我的穿著一如往常──一件短袖的襯衫配上一條長褲,並帶著輕鬆的心情與放鬆四肢,一路前往我們的目的地:草嶺古道。



我們搭乘北迴鐵路的班車於貢寮火車站下車時,太陽早已無聲地爬上了雲端,我仰望蔚藍的天空,大口呼吸著自然的芬芳,我想會是個微風輕拂的好天氣。草嶺古道屬淡蘭古道中的一段,乃鮮明開闢淡水廳至噶瑪蘭廳之間的道路。現今的草嶺古道入口,多半是由貢寮火車站為起點,沿著遠望坑街口往山上走去,而真正的古道開始,則是距貢寮火車站約四公里的草嶺古道北口,在這之前,多為平緩的柏油、水泥路上坡,進入古道就是一連串的爬坡石階。在進入北口之前,沿著緩坡往上行,北部山區常見的構樹、小葉桑、台灣野牡丹就會出現在步道的兩旁。途中會經過一座拱橋,名為跌死馬橋,而跌死馬橋這名稱就如其傳說,在開墾之初,漢人與原住民兩方人馬戰爭時,有馬匹落橋死亡而得名。過去拱橋為木造,現已改用石磚堆砌。

一走進古道北口,整個路況完全不同,以老榕樹為起點,大石塊堆疊的階梯就由此展開。佈道林蔭密佈,不僅易見蕨類植物,還可聽見震天嘎響的騷動蟬鳴,彷彿宣告著屬於他們的時節已經來臨。繼續往下走約莫35分鐘後,就可以看見一個看似兩塊大時交疊的石碑,巨石上已厚重的字體刻著「雄震蠻煙」,根據記載,同治六年蜻蜓派遣劉明燈來台北巡,行經草嶺,瘴癘之氣升起,為鎮壓山中彰霧,遂提字設碑。離開雄震蠻煙碑後,眼前的景觀就有了180度的轉變,原本蔥鬱林木,一下子變成滿山芒草,順著交錯的山嘴往前行,就可以見一如老虎奔跑般字體書寫的虎字碑。話說劉明燈行至草嶺啞口,因強風導致山路難行,使以「雲從龍,風鎮虎」的說法,在此設碑親筆提一虎字,但仔細一看碑文落款時間正是全年風勢最強之際,再加上啞口地形與雪山山脈阻擋更加助長此地風勢。離開啞口300~400公尺處,可見隱沒於草叢的舊時客棧遺址,繼續往前走,是原為解說站的管護所,而就介於這之間,有一段步道雖連接下坡石階,但仔細一看,卻是以小石塊圍繞大石塊堆砌而成,與眾不同,原來,那就是真正的「古道」

我們最後的終點就是大里天宮廟,廟口有許多小販兜售花生糖等宜蘭名產及各式小吃。而大里遊客中心就位於廟旁,不僅提供遊客休憩,還展示了淡蘭古道的演變過程與週遭景點位置介紹。然而最重要的是,這次的知性之旅,不僅使我更加認識了淡蘭古道的歷史,更讓我再次感受到因課業繁重而久違的大自然氣息,而使這趟旅程更具意義。



沒有留言: